首页 > 行情 >

业内人士:2016商业银行首要任务是调整信贷结构

2016-01-06 14:34:32 人民网

柏可林 摄

杨琼依稀记得多年前在某上市银行当信贷主管的日子,那是她在银行业摸爬滚打这么久最惬意的一段时光。那时候,钢贸、煤炭等行业还是银行最喜欢的客户,而她凭借着在这些领域资源和人脉的积累,每年完成信贷额度不是一件难事。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昔日的“黄金行业”沦为产能过剩行业,甚至被列入银行授信的“黑名单”。

“我现在到处跑客户,很多领域都是新的,必须重新建立关系。”坐在办公室的座位上,杨琼惆怅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现在整个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为了控制坏账风险,银行授信门槛很高,对新客户的准入要求很严格,有时候你千辛万苦谈来的客户也会被拒之门外。

杨琼的感受只是银行业的一个缩影。刚过去的2015年,银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提速,存款利率完全放开,银行以往的利差垄断空间荡然无存;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处于下行通道,坏账率不断攀升,银行资产质量承压。

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利润增速集体放缓,四大行平均利润增速全部下滑至1%以下,进入“零”时代。同时,不良率均有所上升。

多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面对经济下行、不良资产持续“双升”的局面,银行所面临的经营挑战越来越大。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风险有所上升,尤其是股市经历大涨大跌,汇率波动加大,债券违约现象增多,需要引起关注。2016年,受实体经济去产能、房地产去泡沫等因素影响,各类隐性的风险正在加速暴露。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日前表示,守住风险底线将是商业银行2016年的重要任务。

那么,在“风雨欲来”的2016年,商业银行将如何布局自身资产结构和信贷投向?

在《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中,多家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士表示,2016年,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配置,加强风险管控,守住安全底线,在此基础上,加强金融创新,改变简单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从而加快转型。

在具体的信贷领域投放上,支持符合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政策的领域成为共识,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环保、文化消费升级等均被视为“积极介入”对象,而包括钢贸、造船、光伏等则被列入严控甚至是禁止行列。

严守安全底线

“未来几年,随着整体经济持续下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及更多企业债务问题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暴露,商业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将持续攀升,当前仅仅是信贷风险释放周期的开始。”安邦咨询(ANBOUND)认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将面临一轮业绩下滑、估值降低、经营困难的“冰河期”。

从A股16家上市银行2015年三季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安邦的上述结论并不夸张。财报显示,在经济下行环境下,上市银行出现盈利增速放缓迹象,国有大行净利润普遍在同比零增长左右徘徊,股份行大多在5%到10%之间,而城商行增速则普遍在10%以上。五大行中,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甚至出现负增长。

同时,第三季报银行上市公司的整体财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普遍出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现象。

截至今年9月末,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9080亿元,比2014年末增加2048亿元,猛增近三成,不良贷款率全线反弹。五大行中,农业银行不良率自2010年以来首次突破2%,达2.02%。城商行中,除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88%,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外,其他均双升。

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增长的同时,拨备覆盖率(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正在下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14年的273%不断下降,到2015年9月末为191%,部分银行在160%左右,已经接近监管红线150%。这意味着风险抵御能力在减弱。

陈卫东表示,在此背景下,2016年,银行在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守住风险底线的问题值得关注。

“现在的情况是银行不是没有钱,而是有钱不敢放,授信门槛越来越高。”一位宁波某中小银行的信贷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拿新增客户准入条件来说,一般是上市公司、央企国企、依托政府背景的公用事业企业以及一些进出口企业,对于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还会具体列出哪些是优先的、哪些是严控禁止的。

不过,陈卫东提醒,同时要警惕不良贷款上升与惜贷情绪增大形成负反馈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不良贷款上升将侵蚀银行利润,导致银行惜贷情绪上升,进而收紧信贷,不良贷款问题可能进一步凸显。”他说。

杨琼告诉记者,该行2016年的信贷政策还在制定中,没有更多细节性内容可以披露,但从整体上来说,与2015年不会太大变动。“我们判断2016年国内仍将延续实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以结构性减税、微刺激为主要措施的中性偏松财政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高端制造业

事实上,如果经济形势看好,银行并不会惜贷。“但在经济下行期,则更需要关注和选择信贷的去向。”杨琼说,就趋势具体来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信贷资源将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倾斜。

而在与记者的聊天中,几乎所有银行都将高端制造业、医疗健康产业、文化教育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被视为优质客户,也是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

“从去年的我行信贷引导来看,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战略性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会是鼓励积极信贷介入的领域。”平安银行的信贷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在2015年信贷政策投向的优先级名单中,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四大行业赫然在列。

“在这些行业中,优先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高、债务负担不重、行业龙头或排名靠前的优质中型生产型企业。若为民营背景,优先鼓励选择创新能力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他说。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在信贷这块主要是加强信贷政策引导,一方面,明确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对生物医药、成套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业等行业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创新融资模式、完善服务方案,安排信贷资源持续投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航空导航、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客户。

而像旅游、医疗这类大消费行业也被一些银行视为优质对象。“这些都是刚需、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行业,而且这类大消费行业的企业可以做供应链金融,风险相对要小。”一位招商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此外,一位平安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士告诉记者,上海政府重点推进的融资需求项目是他们比较愿意授信的领域,包括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园区建设等。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主要商业银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过2万亿元,文化产业贷款超过5000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突破1万亿元。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此前也曾公开要求,下一阶段银监会要继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引导信贷资金向铁路、水利、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等国家重点项目适当倾斜。

严控落后产能

2016年,传统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产业如果希望得到银行的授信,似乎不是一件易事。

传统制造业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普遍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企业生存困难。从2015年开始,钢贸次生风险、贸易融资风险、互联保风险、苏浙等异地输入型风险将不断暴露,预计,这种趋势将继续延续到2016年。

以钢贸为例,从2014年开始,中国钢铁企业破产事件就已出现,2015年,破产情况更加频繁。自2015年3月18日,曾经位列民企四大金刚之一的钢企全面停产,拉开今年钢企破产门序幕,陆续几家钢企加入“破产”梯队,。

上述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钢铁、水泥、造船、造纸、光伏、航运、风电等全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商业百货、家电连锁、连锁超市等受电商冲击较大的衰退期行业都甚至已经进入了改行“禁止”投放名单。

不过,也不是一概而论,一些拥有市场前景的过剩性行业还是会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比如,招商银行就尝试打开光伏行业的信贷门禁。2015年6月,招商银行与SOLARZOOM光伏亿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在该平台上申请融资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通过SOLARZOOM的资质审核之后,可以获得招商银行5年期的无抵押贷款,单个项目的贷款额度为50万至3000万。

招行银行总行战略客户二部副总经理杜毅之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合作的契合点在于光伏企业和平台需要寻找资金方,而银行也要寻找有稳定收益的信贷业务。另外,有了SOLARZOOM这个专业化的互联网平台,一方面解决了分布式项目太过分散给银行高效及大规模投放造成阻碍的难题,另一方面,也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了专业的信息汇总和质量把控。

除了传统制造业,汽车销售也开始进入“严控”名单。前述宁波银行的人士表示,汽车销售行业竞争加剧,普遍存在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现象。自2014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取消经销商备案、平行进口、原厂件自由流通等政策对现有的经销商经营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超过六成的经销商处在亏损或微利阶段。所以,汽车销售业的授信门槛也变得高了。

“一般来说,只有经营时间较长、销售规模稳定,没有过度扩张的汽车销售企业才能获得授信,其他都要纳入结构调整范畴中。”上述宁波某中小银行的人士说。

既爱又惧房地产

对于银行来说,房地产是个让人又爱又惧的领域。房地产曾是银行信贷业务的“座上宾”,但由于近年来,地产商去库存压力较大,市场风险尽显,不少小型开发商资金链断裂。

为此,有不少银行将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均列入严控名单。 记者获得的一家城商行2015年信贷政策文件就将房地产列为严控类目的第一个,并详细阐述了各个 地产项目、物业类型的不同要求,足有4页纸。

然而,随着国家房地产政策的调整,今年的楼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出现了明显回暖,房地产信贷也随之回暖。

上海易居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贷款总额2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半年上升1.5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相比提升2.7个百分点,增速接近近5年的最高点。

其中,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增幅近5个季度持续扩大,房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同比增速近4个季度小幅上升。

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金融环境指数为0.7,较上半年升0.5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21个百分点,进入宽松区间,延续了上半年触底反弹以来的上行态势。

“2015年以来央行推出的一系列宽松型货币政策使房地产业外部金融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中央政府和各地放松限购限贷等救市政策大大增加了个人的入市热情,个人房贷利率大幅下滑,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金融环境明显改善,使得前三季度房地产业金融环境指数延续上升态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亢亚娟表示。

“房地产的大拐点已经过去,不能指望房价还会有动辄50%的增长空间,但是发展前景还很大。”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处长付兵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他还说,在开发贷方面,城镇化还远远没有完成,除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中的新增人口,还有大量虽然已经进城但目前还住在地下室、棚户区、偏远城郊等人口的改善型住房需求,“此外,从1998年开始住房改革至今,许多房子开始拆旧翻新,这块儿的绝对量还很大。而在个贷方面,从美国、韩国等城镇化率极高的经济体来看,住房按揭贷款也一直是银行信贷的重要投向”。

“在未来20年,房地产按揭都还会是银行信贷资产的重要投向,尽管利率低了些但是风险小、资本占用少,银行很青睐。”付兵涛说。

不过,前述国有银行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房地产市场和开发商已经出现分化,现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处于回暖状态,但三、四线城市依旧是供过于求的状态,风险较大,在信贷上,还是需要谨慎,区分对待。

金融创新谋转型

除了控制风险,2016年,对于银行来说,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型,即改变简单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责任以及单纯依赖资产拉动负债的经营模式。

有分析称,2015年内连续5次降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与存贷利差下降,生产企业产能过剩、经营困难的环境下,银行的规模增长不能覆盖利差下降幅度,“对银行个体来说,其主营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非息收入增长与小微贷款占比上升,依靠大公司信贷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不可避免”。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银行整体主营收入有可能负增长,这也许是近十年来的首次。

事实上,从各银行的战略调整来看,不少商业银行已经通过零售金融、投行业务的发展,不断提高非息收入占比。

比如,招行银行的“轻型银行”战略,运用融资、融智方式,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运用“商行+投行”、“融资+融智”、“表内+表外”等模式,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主,逐步由贷款提供者转变为资金组织者、撮合交易者和财富管理者。

在一些银行业人士看来,这种战略的成效已经初显。招商银行201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1562亿元,同比增长25%。

“所谓的轻型银行,就是低资本消耗、高收益的概念,提高其他资产交易。”一位招商银行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比如,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甚至是配资业务,随着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可能会更多持有市场化风险资产。

农业银行在其半年报经营计划中就披露,将适度加大债券投资规模;扩大多元化资金来源,鼓励低成本同业存款业务发展。

平安银行也在鼓励银行资产积极介入国企国资改革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有历史品牌,有一定垄断地位,团队具备市场基因的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积极通过MBO股权信托、并购贷、并购基金、与理财对接等模式介入。”记者获得的一份其内部对公授信指引上这样描述。

据悉,平安银行将投行业务线提升至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资金业务三大业务条线并驾齐驱的“第四极”地位,将其定位为“战略性业务条线”。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说信贷资产成为银行当下保持利润的重要来源。但随着中间业务的不断发展,交易类资产将是决定银行未来能否适应市场的重要保障。来源:国际金融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