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美国金融数据提供商:全球并购首破5万亿美元

2016-01-06 14:34:22 人民网

2015年的并购交易成本已接近2007年的历史高位,收购金额平均为被收购公司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11.26倍,而1.68倍于营业收入的数字也刷新了历史纪录,未来的市场是否能继续“疯狂”?为此,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增长放缓的困境预计短时间无法有效改善,市场会出现较多优秀的并购标的,全球市场中的大公司预计仍然愿意通过并购进行产业整合,实现发展。而未来并购,可能将更多地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

过去的2015年,可谓是风起云涌、群雄竞购的一年。

近日,美国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数据称,2015年,全球对外宣布的并购交易总价值有史以来首次超过了5万亿美元。

这一并购交易总价值超过了2007年创下的4.6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不过,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称,经通胀调整后2007年并购交易的4.6万亿美元总价值相当于今天的5.274万亿美元。

虽然如此,但是按行业看,药物、能源、消费板块的并购活跃度已经超越了2007年的并购潮。而且据彭博社统计,在2010年到2014年间,重磅交易(交易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总共为35宗。而2015年的重磅交易数就已达到17宗,更不用说这其中有像辉瑞-艾尔健和百威英博-SABMiller这样“史诗级”的并购。

对于全球市场并购的“疯狂”,正略咨询合伙人黄兆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从短期目标看,全球经济放缓,寡头企业难以实现内生性增长,所以依靠强大财务实力通过并购交易保持增长,提高收入,扩大市场份额就是自然的选择。

“如果从长期目标看,经济下行周期,正是领先企业实现逆势扩张的最佳时机,大型寡头企业都会制订策略通过并购消灭竞争对手,巩固长期绝对的领先地位。”黄兆华说。

业内观点认为,企业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的环境下,不得不在并购中寻求增长。美元走强提升了该国企业购买力,美国成为跨境并购首选地。目前,美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也正处于20年来最活跃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并购总价值惊人,但是这种表现引发了有关市场见顶的问题。鉴于在2015年被刷新的并购交易纪录,有许多是在金融危机之前创造出来的,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一年可能会出现经济放缓,市场收缩的情况。有专家甚至指出,并购交易价值创纪录经常都意味着牛市即将宣告终结。

大单频现 高潮迭起

盘点2015年的并购案,不难发现,大规模交易占主要地位,而壳牌(Shell)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BG Group)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4月8日,壳牌斥资81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引起业内哗然。在世界经济和油价持续低迷,石油巨头纷纷裁员出售资产的背景之下,壳牌的举动无疑让人疑惑。况且这笔交易适逢能源价格走低,意味着壳牌的出价可能过高。

据了解,BG是英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资本总额超过480亿美元,在全球天然气行业处于领军地位,尤其在液化天然气和巴西海上油田市场地位强劲。壳牌公司收购BG,是过去10年来,能源并购市场上罕见的大宗并购案,也是荷兰皇家石油和英国壳牌2005年合并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

虽然外界猜测不断,但是该收购案仍被银行家们当作“战略性交易”的最好例子。

壳牌公司也认为,抄底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将为自己带来35亿美元的税前协同效应。同时,收购完成后,壳牌将削减15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计划裁员公司雇员总数的3%,以应对油价暴跌带来的行业危机。

对于壳牌来说,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将使公司未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储备量增加28%,节省了通过成本愈加高昂的勘探来提升能源储备的资金,这对于油井产量下滑的壳牌来说非常有利。

“全球经济增幅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及能源供求失衡使得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促成了更多能源行业的大额并购。对于壳牌而言,近几年勘探成本越来越高,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可以大幅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缓解公司油井产量下滑的困境。”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钱浩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如果说壳牌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是能源行业一次“地震”,那么半导体制造商安华高科(Avago Technologies)370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博通(Broadcom)则可以说是半导体行业的“台风”了。

2015年5月,安华高科已同博通达成一份协议,前者以370亿美元(包含现金和股份)收购博通。这是全球芯片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桩并购案。安华高科前身为安捷伦的半导体事业部,主要开发模拟、数字及混合式芯片。博通为全球大约一半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生产芯片。合并后,新公司名称被定为“Broadcom Limited”,年营收总计约150亿美元,将成为美国以营收计的第三大半导体制造商,位居英特尔和高通之后。

“可以说,互联网产业格局的变化是影响芯片行业的最大因素,手机产业整体增长放缓,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和价格侵蚀,芯片厂商通过整合来改善他们的成本结构并抵消定价能力的持续下滑,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定制化服务的趋势也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加完善的整合能力。”在钱浩看来,安华高科技与博通的产品重叠部分较少,交易完成后,安华高科技的产品线将更加完善,覆盖无线、网络、存储以及网络基础建设等各个领域。

2015年,医药行业也捷报频传,其中,最大的一起并购案,非辉瑞收购爱尔健莫属。

2015年11月24日,世界最大制药商美国辉瑞公司(Pfizer)宣布,正式收购爱尔兰肉毒杆菌制造商艾尔建(Allergan),辉瑞对艾尔建的估价为363.63美元/股,溢价超过30%。此番并购规模达到1600亿美元,为医药史上最大,也是史上第二大并购案,仅次于2000年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集团收购德国移动网络提供商曼内斯曼。

而这起收购案中另一大看点,就是辉瑞极有可能打算通过与艾尔建合并,来达到避税的目的。《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称,这项合并可能是史上最大的所谓“税负倒置”交易。在这类交易中,美国公司通过反向合并,将总部转移到海外,以获得其他地方更低的公司税率。尽管美国政府想方设法进行限制,但这类交易“依然深受美国公司欢迎”。

此外,在进行了长达数周的并购谈判之后,美国医疗保险巨头安泰保险公司(Aetna Inc.)在2015年7月以370亿美元收购了Humana。收购成功后,安泰保险走到了迅速发展的美国医疗保险业的前列。Humana的美联邦医疗保险登记人数迅速增长,总计达320万人,加上安泰保险126万人的美联邦医疗保险投保人数,二者合并后的规模已接近行业领头羊UnitedHealth Group(联合健康集团)。

复苏缓慢 抱团取暖

是什么推动了过去一年并购事件的频发?

钱浩告诉记者,全球央行较低的利率扩大了市场货币供应量,为并购创造了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时,经济持续低迷,融资难度加大,许多企业被并购意愿加强,这也为有充足资金的巨头提供了优质的并购标的。互联网等行业增长放缓,产业整合和市场洗牌加剧,也推动了并购市场整体的繁荣”。

“海外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本土缺乏的优势资源,削减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同时在部分案例中也能帮助双方开拓市场。”钱浩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5年,全球企业并购加速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企业不得不抱团取暖,整合资源,并且为了寻求市场份额,加快‘走出去’步伐,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全球企业并购加速。尤其是在美元利率较低时,企业并购成本也较低。”贺在华说。

“手握大量现金的企业,在融资成本低廉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并购是正常之举。”行业分析师李佳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在低迷的经济增长环境中,并购是企业寻求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方式之一。比如百威英博以12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ABMiller之后,便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酿造商;戴尔公司同意以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公司EMC,成为新的计算机行业巨无霸。

贺在华还表示,并购后,企业将会扩大经营范围,消费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扩大。“但不是所有企业并购都能达到1+1>2的效果,若并购双方资源难以共享互补,那么整个企业或将被拖累;另一方面,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若企业现金流断裂,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黄兆华也对此表示了赞同,他指出,实际上高达70%的跨国并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并购后能否真正产生预期的协同效应还有待观察,是否能够在客户端、基础设施、组织和人员、供应链管理、财务等关键领域真正创造价值将决定并购成败。即使战略清晰,但大型并购后的整合实施工作异常复杂,可能历时数年,面临所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公司治理、劳工、环保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而超大型并购往往是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第三个挑战来自于大型公司间企业文化上的冲突。”

业内人士预计,当前的并购步伐可能无法持续。“因为,医疗保健行业的大量并购交易都是以避税需求为出发点,为此,华盛顿立法人士已经在讨论避免此类交易的措施,这可能导致此类并购交易迅速减少。再如,啤酒饮料行业在经历百威英博对南非米勒的超大规模并购后,在未来几年都将保持整固的状态”。

“而在这一场场目不暇接的并购背后,华尔街投行成了最大获利者,他们在一笔笔交易中受益匪浅。”李佳佳告诉记者。

Dealogic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17日,摩根大通稳坐全球投行收费第一把交椅,高盛排名第二。在股权、债券交易、并购、辛迪加贷款等业务中,摩根大通收费高达57.7亿美元,高盛的收费为53.6亿美元,其他投行的收费均未能突破50亿美元大关。

全球发力 热度难减

面对2015年的并购交易热潮,市场人士却不免表示了担忧,认为未来一年可能会出现经济放缓,市场收缩的情况。

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2015年全球并购交易额占GDP的比例将达4.7%,是2007年以来首次超过3.8%的长期平均水平。而历史统计显示,1999年,上述比例曾创下8.7%的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发生了科技网络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2006年和2007年上述比例连续达到 5.9%的高位,随后20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

瑞银也发出警告称,现在市场过热,与2007年的情况如出一辙。他们还在报告中表示,辉瑞药业和艾尔建并购的案例使得人们想起了2000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案例,以及2007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荷兰银行的合并案例。合并后其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但是这也预示着牛市该结束了。

虽然上述观点乍一看颇有说服力,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2015年的并购潮特点与2007年并不相同。

相关机构分析指出,从地域上看,全球各地区的并购活动几乎是齐头并进的,从美国、欧洲、亚洲拓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没有哪一个地区独占鳌头。与此同时,并购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并未出现某一行业过热的迹象,而不像2007年以金融业为中心、2000年以IT企业为中心的并购扩大化。

“而且分析后不难看出,在经济面上,2007年整体经济向好,市场信心充足,而2015年全球经济环境并不乐观。并购主体方面,2007年有大量私募股权主导的杠杆收购,但2015年主要是公司的战略性收购。”钱浩说。

2015年的并购交易成本已接近2007年的历史高位,收购金额平均为被收购公司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11.26倍,而1.68倍于营业收入的数字也刷新了历史纪录,未来的市场是否能继续“疯狂”,无疑成为让人关注的话题。

日前,安永发布的全球资本信心晴雨表显示,59%的跨国企业计划2016年进行收购,全球范围的并购热潮可能持续至明年。这一结果是针对全球53个国家的1600多名企业高管进行调查后得出的。

贺在华也认为,2016年或将延续2015年的并购趋势,主要因为传统、落后的产能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所淘汰,市场供过于求,企业生存空间在逐渐压缩。“为改变这一现状,扩大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充分挖掘潜在消费需求,企业将继续扩大并购,整合市场资源,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尽管2015年1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未来继续加息的预期较强,但全球整体并购的资金成本依旧较低。经济增长放缓的困境预计短时间无法有效改善,市场会出现较多优秀的并购标的。全球市场中的大公司预计仍然愿意通过并购进行产业整合,实现发展。”钱浩表示,同时,如IT等产业增长放缓,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些都推动整个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洗牌。

李佳佳预计,未来企业并购将更多地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在未来,新兴市场将占据更大的比重,更具有发展潜能”。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已成为美国市场第四大买家,相对于2014年第六大买家的排位有所提升。

眼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许多上下游产业链有了整合的需求,并且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就必须结盟开辟市场。并购重组正在成为企业优化升级、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资本退出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道路,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常态”。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对全球市场未来趋势保持谨慎态度。

黄兆华认为,一般情况下,全球并购创造历史性交易纪录之后的数年间交易数字都有所下滑,因为很多拥有收购实力的企业会忙于收购后的整合。“2016年预计全球并购还会保持活力,但不一定像2015年一样有如此多的重磅交易出现”。

IntraLinks并购策略副总裁波尔奇奥也认为,2015年的并购趋势很难延续。品牌影响力网站PPYXL.COM也有介绍美联储12月启动加息后,最初25至50个基点的利率上升不会带来太显著的影响,因为整体市场仍处于低利率环境中,但未来利率上升速度的不确定性可能令交易方担心。

巴克莱银行全球并购总监Gary Posternack对媒体表示,由于2015年的交易总额被多宗超重磅交易所主导,因此,2016年的交易总额可能会降低,但交易件数极有可能继续增长。来源:国际金融报

相关推荐